close

  文/吳佑佑 

 

從事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學工作近20年,長年以來不斷為孩子們發聲,就怕他們被誤會、不被瞭解。青春期是心理情感層面上尋求獨立自主的階段,這階段的孩子,什麼事都要自己決定,不要別人管,但在大人眼中又常是什麼都做不好。當他人表示些意見,青少年就認為不被尊重,侵犯個人隱私;若少管一點,又說對他們不關心,究竟要如何與他們相處,是一門很大的學問。 

 

青少年邁入青春期,體內荷爾蒙快速增加,生理產生巨大的變化,第二性徵開始發育,身高在兩三年之間明顯地改變,對青少年而言發育的速度快或是慢,都是一種壓力。大人們的話題也不時圍繞在孩子的身上打轉,對外觀的改變,大家都需要一段時間適應。此時,不難看到青少年朋友們花很多時間研究青春痘。另外,荷爾蒙的增加,也直接影響青少年們的情緒變化,有時連他們都搞不清楚自己在煩躁不安什麼。 

 

在心理層面上,青春期是尋求獨立自主、重新學習自我認同的時期,對大人及過去所有的認同產生疑問,多數青少年會問自己是誰;對過去崇拜的父母也懷疑起他們的能力,甚至過度貶低成人的價值觀、去挑戰威權,青少年會問自己為什麼要聽父母的話,父母不見得都懂,卻事事都要干涉。青少年心境開始徬徨,腦海裡充滿疑問,例如:我的未來會如何?人為什麼要活著?生命的意義是什麼?對於過去所認同的自己漸漸瓦解,無形間產生許多壓力。在重新找到「自己」的過程中,會以同儕與偶像為新的認同對象,這階段的孩子受同儕影響很大,同伴間互相影響,穿相似的衣服,做相同的事情,這就叫「流行」;青少年也會因崇拜某位明星而瘋狂,情緒隨著起伏波動。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一些時間,才能重新調整自己的價值觀,學習確定自我,不輕易受別人影響。 

 

青少年在面對所處的社會環境,他們可以控制的事是有限的,課業上的壓力,使他們的負擔加重。有些孩子可以從學習課業中得到認同及自我成長。在學習中得到快樂,但並非多數孩子都是如此,他們自覺在被迫的情況下學習,學習時間長,又沒太大的成就感,老師都喜歡出一些讓學生考不及格的考卷,父母只注意差幾分才達到滿分,孩子的時間多花在補習班、才藝班、課後輔導。進入國中後,在家時間更少了,親子間為了學習的問題產生許多衝突,家人間的關係疏離,更使青少年在尋求重新認同的過程中加深困難,如果孩子沒有特別興趣,在同伴間也找不到認同,更容易對未來感到沒目標及希望。

 

處在青春期尷尬的青少年,正需要父母、老師等長輩的關心與幫助,大人們學習如何與青少年孩子相處,是相當重要的課題。父母、師長的身教,對孩子成長很重要,允許孩子與自己有不同的意見,尊重青少年的「次文化」,陪伴他在錯誤中學習,接受他的缺點,稱讚他的優點,「他可能是個功課很不好,但很會做家事的人」,學習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,培養孩子的休閒興趣,是陪伴青少年成長的最佳良藥。

 

身為晚婚中年婦女的我,有兩個正值青春期的女兒,看完這本書,只能說:當媽媽們真的好難,也好辛苦。上有公婆、父母,另一伴在拚事業,家中大小雜事必須主婦們一肩扛起,除了要在有限金援下做最好的運用,節約開銷,身體上還要面對更年期荷爾蒙失調的不適,一有情緒,就被家人稱是更年期所造成;主婦還要成為孩子最佳的談話對象,瞭解他們的情緒、面對的壓力,講話也要有技巧,真心誠意地接受孩子的成就及困難,幫助孩子紓壓、解惑;此外,當先生對老闆及客戶發牢騷時,扮演最好的聽眾,忠實支持者;更不必說在職場上的「女性」,沒有特權,要有好的表現……最厲害的是主婦們都甘之如飴,幾世紀來從未改變,盡力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。《當更年期遇上青春期》是一本幫助家人更互相瞭解彼此的書,相信您會和我一樣喜歡它!(本文作者為長庚兒童醫院心智科主治醫師)

 

 

 cv-1-縮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悅讀俱樂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