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媽媽曾偷窺兒子在房間做什麼,結果發現他在偷看漫畫,好笑的是,兒子還以輔導老師的口吻,對她說:「媽,很多事可以好好談,何必用偷窺的?」你也曾想多瞭解孩子,不知該用什麼方法嗎?
更年期婦女身心有許多無法調適之處,過程當然相當辛苦。但大人還是大人,更年期婦女仍需替孩子著想:青春期就像更年期,有時心情突然掉入谷底、有時會想哭、有時身體莫名其妙躁熱、有時累得提不起勁、有時說話很衝,反正一切都調和不好,一旦想到這些,相信孩子不會再覺得媽媽怪裡怪氣,媽媽也不會覺得孩子不講道理。
有事忙碌,提供孩子成長機會
擔任慈濟功德會懿德媽媽多年的林桂慧,鼓勵婦女朋友邁入更年期之前,不妨先安排好自己的生活,分散注意力,別把所有焦點集中在身體的不舒服,及孩子的叛逆、課業表現上,免得情緒無法抒發,小情緒累積成大情緒,反倒攪亂家中的氣氛,影響全家人的互動。
再者,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受外界影響。媽媽情緒不穩,目光全集中在自己身上,孩子會備感壓力,情緒也會變得不穩。相對的,如果媽媽能把自己安排好,心情有所寄託,孩子看在眼裡、聽在耳裡,不但覺得放心,甚至會有身心休息的感覺。
在外有事忙碌,也等於提供孩子成長的機會,舉例來說,媽媽外出時,孩子必須練習使用電鍋,把事先準備好的菜餚熱來吃。不但可以練習安全使用家電,同時也能學習自己吃飯,訓練獨立。
媽媽的意見不是為反對而反對
林桂慧說:「與其氣急敗壞要孩子節省,不如換個角度,讓他們知道非洲有許多孩子,一輩子都沒法得到一餐溫飽。」其實,網路上常有小孩在垃圾堆挖東西吃、各地災民無食物可吃的故事,用這些真實故事來啟發孩子的憐憫心,孩子慢慢就能控制自己的物質欲望。
花蓮教育大學幼教系兼任講師敖韻玲也認同,「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,找出他想做的原因,親子一同去做,然後給建議、教他,孩子才會漸漸覺得媽媽的意見不是──為反對而反對。」
女兒國一時,有位男同學要轉學,送女兒一條金項鍊,她與先生都覺得禮物太貴重,建議退回,但可以邀請那位同學吃麥當勞,也歡迎其他同學作陪。後來在女兒選擇下,父母及弟弟也一起同行,但坐在稍遠處用餐,一同留下美好的回憶。
「孩子必須活出自己的生命,所以面對他的生命、他的生活,一定要用他的作法給他協助,不是用大人的價值觀,命令孩子照著做。」她說,依此原則,青春期的任何問題都能解決,反之用強迫的,一定會出事。
「媽,何必用偷窺的?」
板橋國中總務主任吳美嬌,曾和國三孩子有過精采的交手經驗。當時孩子在和室讀書,靜悄悄好久沒聲音,她心存懷疑地在和室外面偷窺,發現兒子表面上在看書,其實書本下藏著漫畫書,這會正看得津津有味。
她立刻拉門進入,拆穿兒子把戲,兒子嚇一跳,向媽媽抗議,甚至不客氣地把課本拿開,「我用書本蓋著是怕你傷心,既然妳已經知道,我也不用蓋了。」氣得她說不出話來。
第二天,吳美嬌發現和室門被拆下來,放在垃圾筒旁邊。她問兒子:「這是怎麼回事?」沒想到兒子回說:「我們家的和室不需要門,反正有人會偷窺,要門做什麼?」讓她又好氣又好笑。
最好笑的是,兒子還一付輔導老師的口吻,對她說:「媽,很多事可以好好談,何必用偷窺的?」於是母子達成協議,每天容許有半小時的看漫畫時間。而且此後每到這時候,兒子總會誇張地嚷嚷:「我要去看漫畫了!哈哈……」
學著「剪斷臍帶」
儘管媽媽很享受和孩子貼心的感覺,但隨著孩子年齡漸長,媽媽也要學著「剪斷臍帶」。
敖韻玲坦言,當女兒推甄上花蓮東華大學時,她不捨到想當書僮跟到花蓮,正好兒子在建中也讀得不錯,所以她特地到花蓮教育大學兼課,為自己找理由,1週去花蓮住2天。
種種行為終於引起女兒的抗議,覺得媽媽過於不理性。後來,她也覺得自己太放不下,於是修正計畫:書照教,到花蓮時住學校裡,女兒有空可從南花蓮來找她,沒事就通電話,不一定每次都要見面。
敖韻玲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護理老師詹秋薇皆指出,青春期的孩子還是需要父母陪伴,然而,絕大多數此階段的父母都很忙碌,幾乎無法天天作早餐,及「比孩子晚出門,比孩子早回家」,所以她們都曾中斷職業生涯10年以上,為的就是陪伴孩子成長,不讓孩子做鑰匙兒童,同時把握機會知道孩子在想什麼。
本文出自《當更年期遇上青春期》
立即訂購《當更年期遇上青春期》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