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比台灣人更像台灣人的醫師傳教士-馬仁光修士

 文/李麗秋

馬仁光修士(Br. Marinello Renato) 於1922年3月3日出生在義大利東北部Veneto省的Vicenza。由於家中手足眾多,只要有人生病,經濟就會陷入危機。馬修士說:「母親生病過世時,自己站在家門口,望著眾多手足忙著喪禮時的無助、徬徨…,總期待能為家人做些什麼!」

年幼喪母的馬修士於是在十三歲時宣誓加入靈醫會,二十二歲時發願為靈醫會會士,以醫療傳道為其此生的使命。1948年,二十六歲的馬修士從羅馬的醫學院畢業,經過短期訓練,即被靈醫會指派到大陸雲南,展開以醫療服務世人的新生活。

 

遇到窮人直接簽名打折

生命不是以金錢來衡量

 

陳永興院長說:「他是我們醫院照顧過最多病人的醫師,也是最會照顧病人的醫師,是最令人懷念的病患之友。醫術醫德兼備,不就正是對醫生的最高禮讚?」

桂蓮護士認為:「馬修士為醫病關係,做了最好的示範,把每一位病人當做天主般來照顧,認為生命是平等的,不能以金錢來衡量價值。」

幾乎每一個認識馬修士的人談到他,一定會提到:「遇到窮人就直接簽名打折」、「光用看的就知道這個病人家裡經濟有困難」、「看病也看心」……,這些流傳在醫院、鄉里的馬氏作風,道出了一段段「馬氏情誼」的醫病故事。

 

鐵馬行醫

騎單車上山看診送藥

 

 1950年出生的林先生,年幼時因為家貧,全家人過著有一餐、没一餐的日子。1972年,林先生在小金門當兵,母親因心臟病發而求診馬醫師。林媽媽總是有錢才到醫院看病,没錢就不去,馬醫師知道後,就會在星期天從羅東騎腳踏車至山上為她看診、送藥,前後持續2年不間斷。林先生退伍後,母親念念不忘馬修士的恩情,常提醒孩子們得感念救媽媽命的恩人。林媽媽林爸爸後來因年歲大,且山上求診不易,二人就在羅東租屋就近看診,直至2003年林媽媽過世前,林家父母大小毛病一定先找馬修士。

 

替北上工作的畫家

照顧家鄉的孩子

 

 1960年代,三十餘歲的朱老師,原從事電影海報繪製的工作。五年後,他自行創業,但因錯估創業風險、財務控管不當,又加上當時三個孩子陸續出生,因此面臨經濟危機。因為經濟壓力,朱老師搬離市區,轉租偏遠鄉下房子,沒多久後,朱老師也離開羅東,隻身北上。馬修士知悉後,帶了當時醫院的牧羊犬到老師的租屋處,並且告訴孩子們:「您們的爸爸因工作到外地,現在居住的地方雖離市區遠,我帶這隻牧羊犬來陪伴您們,您們不用害怕。」

「馬修士總是騎腳踏車,帶著蘋果或藥到家中探視孩子們。」老師回憶馬修士對家人照護之情,難以忘懷。不久後,朱老師返回宜蘭,醫院則常透過馬修士請朱老師為醫院作聖像畫、病房標示、修會會長肖像等等,逐漸的,老師的工作室業務也漸趨平穩。

 

本文出自《12位異鄉人,傳愛到台灣的故事》

 

《12位異鄉人,傳愛到台灣的故事》封面.jpg

立即訂購:《12位異鄉人,傳愛到台灣的故事》

 

fbbooklogo

arrow
arrow

    悅讀俱樂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