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推薦序

誰才真正的愛台灣

文/黃春明(作家)

 

  人,如果有真正的愛,無私的愛,他到哪裡,哪裡都可以成為他的家鄉。反過來說,人,如果沒有真正的愛,就算他沒有離開家鄉,那家鄉也不是他的。

 

  台灣選舉的活動一到,我們最常聽到的,就是許多政客,站在眾人面前,透過電視,透過平面媒體,大聲疾呼:「我愛台灣!」、「我是呷台灣米、飲台灣水大漢(長大)的。」、「我是正港(正宗)的台灣人。」這些把愛字這麼美好的聲音,呼叫著成為塵世的喧囂,是我們司空見慣,耳熟能詳的。這些聲音話語,絕大部份都經不起檢驗,其後果也沒人追究,時間一過全都成為雲煙,不了了之。

 

  愛是付出的行為,不是聲音大小,不是發聲頻數。《12位異鄉人,傳愛到台灣的故事》一書裡面介紹的12位異鄉人,他們奉獻了他們的青春,奉獻了他們一輩子最有作為的生命,為台灣成千上萬窮苦的百姓,從事醫療、傳遞醫療的技術和工作、以及啟蒙大多數人沉睡的大愛心靈。這本書是報導文學,裡面的人事物都是真實的。

 

  我是羅東人,羅東聖母醫院是1952年創立,那時我已經是一個青年,雖然我沒去過那裡就醫,當時我的健康條件,也沒有必要去醫院看病,但是那時候,聖母醫院的名聲,在平常不經意的情形下,就會從親戚、鄰居、有時只是路人甲的口中,聽到「聖母醫院」這個專有名詞,還聽到他們帶著神奇的口吻和感恩的心情,說出聖母醫院裡面醫師醫術高明、醫德高尚、看病救命第一、命比錢重要。那時台灣還是一個窮苦的農業社會,經濟條件不夠他們進入現代化的診所和醫院看病,唯一的途徑即是民俗療法、燒香卜卦,輕者變慢性病,重者延誤死亡。有了聖母醫院之後,情形改變了許多,所以聲名自遠播。台北縣、瑞芳、九份、金仔山一帶貧苦的礦工,那一個人沒病?那些人的壽命大部分都不到五十歲。那時候的台灣,特別是東部,交通很不方便,可是再怎麼遠,這些窮苦的百姓一有病,再怎麼跋山涉水都要到聖母醫院。那時在病苦的人際之間,口傳一句話:「去找聖母!」

 

  政客能用閩南話、客家話、原住民各族群的話,由他們口中說出:「我愛台灣!」我雖然不是基督徒,還能引聖經裡面的一小段真言。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,一開頭就說: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,還有天使的話語,卻沒有愛,我就成了鳴的鑼、響的鈸一般。(只有吵吵鬧鬧)。

 

本文出自《12位異鄉人,傳愛到台灣的故事》

立即訂購:《12位異鄉人,傳愛到台灣的故事》

 

fbbooklogo

arrow
arrow

    悅讀俱樂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