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醫師審訂推薦序

別讓小毛病,成了健康的沉默殺手

文/蘇千田(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)

 

20多年前,那時我還是實習醫師,經常要在各科實習。每回要為病人做CPR(心肺復甦術)時,我心裡就想著:如果能夠早一點讓民眾多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,或許就不會因為忽略輕微的癥狀致使病症加重。從那時起,我就把我行醫的生涯定位在「預防疾病」及「維護健康」上,因為與其等到生病不舒服,不如一開始就讓自己維持在健康的狀態,所以,我選擇了家庭醫學科,而家醫科就是在做預防醫學的工作。

由於現代人生活步調愈來愈快,不論藍領、白領或資產階級,如果平常不懂得保養,身體健康大多會亮起紅燈。《大家健康》雜誌出版的《解救身體小毛病》這本書中,提到的頭痛、胃痛、肚子痛、腰痠背痛、眼睛痠痛、過敏、失眠這些症狀,在每一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相同的困擾,類似這樣的小毛病都會被聯想是工作關係造成的「職業病」,且被視為勞動階級發生機率比較高,事實上,現在很多白領上班族也有相同的困擾,上門求診的患者人數每年都在急速攀升中。

 

舉例來說,一般上班族都有肩頸痠痛的困擾,其實幾乎都屬於軟組織的病症,用儀器找不出原因,主要與過度壓力、不當的姿勢,與缺乏運動較為相關。

 

因為上班族缺乏運動,造成肩、頸肌力不足,自然無法支撐骨頭的重量,當頸椎關節受到過大的壓力,就引起痠痛。同時,如果心理承受過大壓力,通常在緊張的時候,難免肩膀就會出力,當肌肉長期處於收縮狀態,失去彈性,自然引發肩頸痠痛,甚至「肌肉性頭痛」,也就是本書第一章中,提到的緊張性頭痛。

 

本書提到的這些小毛病,從預防醫學的角度來看,在短時間內或許不至於造成太大的病痛,但小毛病背後卻隱藏了許多病因,如果患者持續輕忽病因,在可預見的未來,伴隨而來的將可能是更大的病痛,值得民眾留意。

這些年,國人愈來愈重視自己的健康,也十分注意醫療保健知識,不過仍有許多人認為自己被迫生活,不得不犧牲健康,但其實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。因為,許多事情應該由自己決定,尤其健康的身體是沒有東西可以取代的,建議民眾掌控自己的生活,決定自己要如何過得更健康。

 

書封面  

arrow
arrow

    悅讀俱樂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